19歲兒子要打工?爸媽該放手還是阻止?暑期打工優缺點一次說清楚!
孩子開心說打工錄取了,我們表面微笑,心裡卻百感交集。
現在社會變化太快,詐騙陷阱更是防不勝防,一念之差,可能誤入歧途。
讓孩子自立是好事,但該如何在放手與保護之間拿捏分寸?你認為孩子該打工嗎?
還是暑假該做點別的?
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還記得就在上個月底,熊本一家那位準備升大二的孩子突然跟他媽說:「我找好打工了,就在家附近那間連鎖餐廳喔。」
說真的,聽到這話我一點也不意外。
Jason從小就是個腦筋靈活、行動派的孩子,凡事喜歡自己動手、不假他人之手。
但當下我心裡還是五味雜陳。
當年那個還要人牽著過馬路的小傢伙,如今已經開始想靠自己賺生活費,真的有點感慨。
從小我們就教他,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Jason除了靠媽媽給的零用錢,也懂得「舉一反三」,用自己的方式賺點小錢。
有時候是和同學交換玩具、有時幫人代購零食,甚至回南部老家,也會到阿姨的攤位幫忙招呼客人。
有時候孩子也會利用活動參與、校內服務得到一些小津貼,雖然不多,卻讓他提早體會什麼叫「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這些錢或許微不足道,但背後的成長和獨立精神,才是無價的。
當時熊本一家看在眼裡,心裡其實早有底:「這孩子將來肯定能自食其力,不會餓著肚子。」
孩子長大,就是這麼一點一滴,從生活中慢慢養成。
說白了,我們心裡還是有些保留,畢竟擔心總是難免。
並不是怕他吃苦,19歲的男孩,吃點苦反而能磨練心性。
我們也走過那段日子,知道有些打工環境複雜,人際五花八門,一不留神就可能誤入歧途、交錯朋友,甚至養成不良習慣。
當年我邊打工邊讀書,回頭看,雖然學到一些社會經驗,卻也浪費了不少原本可以「充實自己」的寶貴時光。
那時沒人提醒我:如果只是為了賺零用錢,卻學不到實用技能,無異於本末倒置。
也因此,我們更希望Jason能把假期花在學習技能、開拓視野,像是出國看看世界、強化語言能力、增進國際觀。
這些都是未來職場上不可多得的軟實力,也會讓履歷更有含金量。
只是,再好的規劃也要孩子自己有意願、有動力去執行,否則終究只是紙上談兵。
不是每一份打工都值得鼓掌,但也不是每一份打工都該被一票否決。
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孩子為什麼想打工?
他準備好了嗎?我們做父母的,是否忽略了他背後真正的需求與期待?
這次Jason選的是家裡附近的知名連鎖餐飲業。
熊本一家沒有急著潑冷水,而是靜下來跟他聊聊時薪、工時、合約等細節。
他不但都能回答,還說自己已經查過《勞基法》,會注意權益、不讓自己吃虧。
那一刻,有點小小的欣慰。
這不是盲從或炫耀,更不是為了逃避課業,而是他真心想試著靠自己的雙手,踏出人生的一小步。
從依賴走向獨立,這過程或許跌跌撞撞,但只要出發的方向對了,哪怕一步一腳印,也值得鼓勵與支持。
上個月新聞才有幾位大學生因為貪圖高薪,被騙去海外,落入東南亞的「詐騙園區」,讓人聽了心驚膽跳。
平時也不是沒教孩子「不要亂信人」,但在找打工、找機會時,孩子很可能常常因為急、因為不懂、因為對方話術太自然,就一步步掉進陷阱,陷入「一步錯,步步錯」的局面。
再懂事的孩子,也可能一時不察。
所以與其一味說「你不能去」,不如教他們看出端倪、懂得提問、學會拒絕。
父母的角色不是阻止,而是當他們的「防詐雷達」,幫他們多一層把關,才能真正讓孩子在暑假安全學習、安心成長。
正因為擔心孩子誤入打工陷阱,媽咪在一開始得知Jason想利用暑假打工時,就立刻提醒了幾個基本但重要的求職原則,不只是為了防詐,更是為了保障自己、讓父母能夠安心。
媽咪告訴孩子,找工作時至少要符合幾個條件:
✔️選擇上市上櫃公司或連鎖品牌,經營規模穩定、制度較完善;
✔️確認有經濟部核准的登記字號,避免來路不明的公司;
✔️一定要有勞健保,這是最基本的保障之一。
此外,還要特別小心以下這些常見的「工作詐騙特徵」,像是:
❌用「出國工作」名義吸引人,還說包機票、包住宿
這類陷阱最危險,會把人拐去東南亞如柬埔寨、緬甸、泰國,實際上可能是人口販運集團。
❌薪資高得不合理、免經驗卻給高薪
❌工時過長、低薪還騙你說是學經驗
❌「外拍模特兒」、「短期直播主持人」、「躺著賺錢的打字員」,這些聽起來輕鬆又高薪的工作,其實背後多半暗藏陷阱。
❌要求繳費、押證件或手機
❌面試地點模糊、公司資訊查不到
❌談話過程極力鼓吹你馬上上工、避談合約細節,工作內容說不清楚,問多就支吾其詞
由於孩子初入社會經驗尚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糖衣陷阱」矇騙。
孩子也可能怕被說「太玻璃心」、「扛不住」,即使工作環境不合理,也不敢講。
這種壓抑只會讓他越來越抗拒職場,甚至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所以我們只是提醒他:吃虧不是福,被欺負更不是學習。
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事前把關。
這些提醒不只是父母的嘮叨,更是千金難買的防身盔甲。
總之,給孩子的3句自保口訣教孩子簡單判斷「是不是詐騙」的三個原則:
「問清楚、查公司、不急著答應」
「不簽合約、不留證件、不先匯款」
「高薪的背後,一定要有合理解釋」
勞動部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查找合法打工資訊
https://ys.wda.gov.tw/
經濟部公司查詢:核實公司是否真實合法
https://findbiz.nat.gov.tw/
165全民防詐網:查詢可疑電話、網站、工作職缺
https://165.npa.gov.tw/
Google 公司名稱+「詐騙」、「黑心」看看是否有網友爆料或過去新聞
關鍵在於孩子是否懂得反思與回顧,而不是單純為了「賺錢」這件事。
這也是我和媽咪希望Jason能從中體會的,並不只是領薪水,更是在累積面對社會的第一手經驗。
有些事說再多,不如讓孩子親身去走一遭。
跌跌撞撞中學會判斷、懂得選擇,這些都是成長過程中最真實、最有價值的養分。
諸如:金錢觀念、時間與壓力管理、人際互動與職場禮儀、甚至學會從失敗中成長。
一份好的打工經驗,不僅讓孩子體會勞動的價值,更能幫助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責任感,可說是受益無窮。
當Jason真正體會「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自然也會更懂得珍惜、分配,這將是成年後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所謂「知儉識富,自能安身立命」。
當Jason學會在有限的時間中平衡生活、工作與休息,能有效培養自律與規劃能力,影響的不只是打工時期,更會延續到整個大學生涯,甚至未來職場。
當Jason真正體會到打工現場往往比任何社團都更真實,從「看人說話」到「拿捏分寸」,學會如何不卑不亢地與人共事,這些都是進入社會前最實用的軟實力。
最後,就算這份打工後來發現不適合、待遇不佳、主管難相處……只要肯回頭檢視,也是一次寶貴的歷練。
畢竟「吃一塹(ㄑㄧㄢˋ),長一智」,下一次自然更懂得挑選與判斷。
但後來我越來越明白,陪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其實不是插手,而是參與與支持。
不干預他的選擇,但幫他看風險在哪;
不幫他安排好一切,但提醒他備案要準備好;
不否定他的熱情,但也要教他如何保護自己。
與其幫孩子挑一條最安全的路,不如教他怎麼避開最危險的坑。這才是真正能帶著走的能力。
其實,人生第一份打工不見得會多光鮮、多順利,甚至可能遇到挫折、失望,但這些經驗正是孩子從「伸手要錢」變成「自己賺錢」的關鍵一步。
靠自己,其實沒那麼可怕。
從摸索到成熟,從試錯到成長,這一段路,就算跌倒,也值得走一回。
而我們現下能做的,就是當他背後那雙溫柔卻穩定的手,在必要時扶他一把,但更多時候,是放手讓他走。
這樣的轉變,對孩子來說是成長,對我們父母而言,也是一次學習放手的修煉。
|
19歲兒子要打工?☞ 爸媽該放手還是阻止? |
|
孩子上大學後每月該給多少生活費?☞ 我試著這樣做來訓練孩子理財觀念 |
|
家長視角看孩子大學面試 |
|
孩子考上駕照! |
|
孩子每個階段的審美觀念都在變化 |
![]() |
擔心孩子長不高怎麼辦 |
◎ 本文資訊僅為個人當下所見、所聽聞與感受的描述,非以推薦為目的,請自行斟酌,感恩!
◎ 相關資訊(價格、營業時間、活動內容、服務項目、設施...等)未來可能因經營策略變動而有所不同,建議先洽詢業者以確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