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2025報稅季來了,本篇將幫助您了解如何報稅、節稅的實用技巧,還有免稅條件等重要資訊。
無論是想了解報稅方式的選擇,或是如何利用各種節稅方法來減少稅負,都能在這篇文章中找到詳細解答。
文章也將深入探討2025年最新的報稅政策,以及哪些條件下可以享受免稅待遇,輕鬆搞懂報稅流程,最大化節稅效果喔。

    綜合所得稅 申報期間


→更新:申報期間為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延長至6月底)
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每年5月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期間,每年報稅時間預計為5月1日至5月31日(如遇例假日則順延)。
但今年因OO因素,申報期間為1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延長至6月底)
申報前可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進行試算喔!(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連結

✓ 資訊來源:
財政部稅務資訊連結

    綜合所得稅 申報方式

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方式報稅:
→財政部網站:https://tax.nat.gov.tw/
➊網路報稅:
透過財政部報稅軟體或自然人憑證登入網站(需:讀卡機、各式憑證驗證資料),退稅速度較快。

➋書面申報:
帶個人身分證件親赴至各地國稅局填寫紙本申報書申報,適合長者與不懂網路申報族群。

➌行動報稅:
使用手機報稅APP(支援身分驗證功能),操作簡單,適合上班族與行動派族群。

✓ 資訊來源:
財政部稅務資訊連結

    所得稅 可不申報嗎?那收入不超過多少?可免繳所得稅呢!

先說,申報和繳稅是兩回事,不管最終要不要繳稅(即便為繳稅額為:0),別忘了還是要申報上傳至國稅局喔。

未辦理結算申報者會有什麼後果:
➊未達到課稅標準,未辦理結算申報:
→將無法享受扣繳稅款或可抵減稅額的退稅權利。(可能退稅的機會)

➋已達到課稅標準,未辦理結算申報:
→會依情節輕重程度,按補徵稅款加處3倍以下的罰鍰。(罰的會比繳稅金額得還多喔!)

▼綜合所得總額(包括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之所得)不超過以下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之合計數者(如下表),可免辦結算申報。
受扶養親屬人數 0人 1人 2人 3人 4人 5人
個人免申報標準 22萬8千 32萬5千 42萬2千 51萬9千 61萬6千 71萬3千
有配偶免申報標準 45萬6千 55萬3千 65萬 74萬7千 84萬4千 94萬1千
➊單身收入不超過『45.6萬』,可免繳所得稅:
=每人免稅額 9.7萬+標準扣除額13.1萬+薪資扣除額22.8萬
➋夫妻合併收入不超過『91.2萬』,可免繳所得稅:
=每人免稅額 9.7 X 2萬+標準扣除額13.1 X 2萬+薪資扣除額45.6萬

✓ 資訊來源:
財政部稅務資訊連結

    納稅義務人及「免稅額」

🔴年滿 70 歲之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每人免稅額 14.55萬
→「直系血親尊親屬」,包括:父母、繼父母、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等,但扶養親屬若有收入所得,必須一併申報,例如:父母有固定股票股利收入、租金收入...

🔴未滿 70 歲之納稅義務人、配偶及非屬上項之受扶養親屬,每人免稅額 9.7萬
→滿60歲之「直系尊親屬」,可列報為扶養親屬。但扶養親屬若有收入所得,必須一併申報,例如:父母有固定股票股利收入、租金收入...
→未滿60歲之「直系尊親屬」,需符合「無謀生能力」條件,且受納稅義務人扶養,始可列報為扶養親屬。但扶養親屬若有收入所得,必須一併申報,例如:父母有固定股票股利收入、租金收入...
→未成年之子女、兄弟姊妹「可」列報為扶養親屬。但扶養親屬若有收入所得,必須一併申報,例如:子女、兄弟姊妹有固定股票股利收入、租金收入...
→已成年之子女、兄弟姊妹,需「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始「可」列報為扶養親屬。但扶養親屬若有收入所得,必須一併申報,例如:子女、兄弟姊妹有固定股票股利收入、租金收入...

🔴哪些受扶養親屬的人,可被列報為扶養親屬?
納稅義務人的其他親屬或家屬(如伯、姪、孫、甥、舅等),合於民法第1114條第4款(家長家屬相互間)及第1123條第3項(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規定,未成年[民國96年(含該年)以後出生者]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確係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納稅義務人可以列報該扶養親屬免稅額。
申報時「應檢附下列有關的證明文件」,供稽徵機關查核:
1.納稅義務人與其他親屬或家屬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且「同一戶籍者」:戶口名簿影本或身分證影本或其他適當證明文件。
2.納稅義務人與其他親屬或家屬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惟非同一戶籍者:受扶養者或其監護人註明確受納稅義務人扶養之切結書或其他適當證明文件。
註:如果受扶養者「已成年在校就學」或「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則應檢附在校就學證明或身心障礙證明影本或「醫師診斷證明或其他足以證明無謀生能力」的證明文件。
→無以上證明文件者不可列報為扶養親屬。
→「失業無工作之親屬」,亦不可被列報為扶養親屬。

✓ 資訊來源:
財政部稅務資訊連結財政部稅務 資訊連結財政部稅務 資訊連結所得稅法 資訊連結

    所得稅級距&累進稅率

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根據現行規定,綜合所得稅為累進稅率,依照所得級距不同,稅率從5%到40%不等。了解自己的年所得級距,有助於提早規劃節稅策略。

✓ 資訊來源:
財政部稅務資訊連結

    所得稅節稅與免稅的方式: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標準扣除額:
➊單身:13.1萬
➋夫妻合併:26.2萬元

🔴特別扣除額:
➊薪資扣除額(每人21.8萬)
→但是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1.8萬,那麼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 例如某甲113年度薪資所得有5萬,那麼他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5萬,而不是21.8萬。 另外,「沒有薪資所得」的人就「不能」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➋教育學費
→大專以上每人2.5萬
➌幼兒學前扣除額
→6歲以下第1名子女扣除15萬,第2名以上子女每人扣除22.5萬
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每人21.8萬
➎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合計全年不超過27萬
➏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
→不得超過當年度申報之財產交易所得。
➐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
→每人每年扣除12萬
➑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
→每戶以18萬為限

🔴列舉扣除額(節稅方法):
➊捐款抵稅(慈善機構、政治捐獻)
→政治獻金:每一申報戶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最高200,000元。具選舉權的個人對同一擬參選人最高100,000元。
→公益、慈善機構或團體的捐贈: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
➋保險費
→每人(以被保險人為計算依據) 每年24,000元。但實際發生之保險費未達24,000元者,就其實際發生額全數扣除。
➌醫藥與生育費(保留好收據很重要)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➍災害損失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➎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支付之利息應先扣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後,以其餘額申報扣除,且每戶以300,000元為限。

✓ 資訊來源:
財政部稅務扣除額 資訊連結財政部稅務 資訊連結2

    所得稅 常見報稅錯誤或漏報提醒

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當進入報稅季節,許多人總會因為一時疏忽或不熟悉規定而犯下常見錯誤,導致補稅甚至罰款。
以下是幾個經常被忽略的報稅重點,幫助你更順利完成申報。
➊收入漏報:
漏報各類所得,除了主要的薪資收入外,兼職收入、稿費、投資收益(如股票股利、基金配息、中國ETF股票)、租金收入、海外所得(大陸地區營利所得)也應申報。有些誤以為金額少就可以忽略,但這都有可能在查核中被發現。
另外,配偶是否已有收入?子女滿18歲後是否仍符合受扶養條件?是否已有收入?也應申報!

➋扣除額的申報:
醫療費用(醫療收據)、保險費(保險費繳納證明)、捐款收據、教育學費或房貸利息等扣除項目,常因發票不全或資格條件不符而被否決。記得要備齊相關單據,並確認是否符合扣除條件。

➌雙重報稅:
例如:兄弟姐妹均將70歲父母各自列報為扶養親屬,會造成系統判定異常或導致審查延後!

➍未注意申報期限: 錯過報稅截止日會被視為逾期申報,可能遭加徵滯納金。

➎資料填寫錯誤:
戶籍地資訊、報稅資訊、退稅帳號填寫錯誤...

報稅並不可怕,只要掌握關鍵原則、謹慎核對資料,就能避免常見錯誤,輕鬆又安心完成報稅程序。
每年的五月,都是整理財務、重新檢視收支的好機會。
也可以考慮尋求專業會計師協助,尤其當你的收入來源較複雜時,更能降低風險、提高報稅正確率。

    所得稅 事前的節稅規劃

報稅懶人包|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談到所得稅,許多人想到的往往是「報稅季的壓力」,但如果能提早做好節稅規劃,不僅可以合法減輕稅負,還能更有效地管理個人財務。
節稅其實並不神祕,只要掌握幾個原則與方法,就能讓自己的荷包多留下一點空間。

➊善用各項合法扣除額:
常見的包括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如薪資所得、教育學費、儲蓄投資、保險費、捐贈、保險費、醫療費用支出、生育費支出、災害損失、天然災害損失、自用住宅購屋的利息、競選選舉捐贈...等)。
舉例來說,如果你平常有捐款習慣或醫療支出較高,就可考慮採用列舉扣除,以最大化節稅效果。

➋善用免稅項目與所得分散:
這也是節稅的策略之一。舉例來說,若家庭成員中有低所得或無所得者,可以透過財務分配或資產配置方式,讓部分資金產生的收益歸屬於稅負較低者,達到整體家庭節稅的目的。
所得分散建議在規劃前先諮詢專業會計人員的意見。

➌關注了解政府每年提供的各項優惠措施:
例如購屋自用住宅貸款利息、長期照顧支出或特定保險商品的稅賦優惠,都可以納入節稅考量。
每年稅法內容可能有所調整,因此留意官方公告掌握最新資訊。

➍儘早計畫節稅問題:
任何時間點都可以是節稅規劃的起點,像是年初設定財務目標、年中調整投資結構、年底盤點所得與支出,這些都與節稅息息相關。

➎個人於郵局存款本金在100萬元以下者,按「活期儲金利率」給付利息,屬免稅所得。
(但存款本金超過100萬元以上部分,郵局不給付利息)
每一申報戶當年度海外所得(海外ETF股票基金債券)合計未達100萬元時,免計入「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若整體基本所得額超過750萬,超出部分則可能被課徵海外所得稅20%。

節稅不等於逃稅,而是一種合法且聰明的財務管理方式。
懂得運用正確工具與資源,不但可以減輕壓力,也能讓你的財務更有彈性與效率。
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2025報稅懶人包
☞ 報稅方式、節稅撇步、免稅條件一次搞懂
退休金要繳稅嗎?退休後所得稅與健保費全解析! 退休金要繳稅嗎?
☞ 退休後所得稅與健保費全解析!
有人住但沒人設籍=空屋?你可能忽略的稅負風險! 有人住但沒人設籍=空屋?
☞ 你可能忽略的稅負風險!
出租後賣屋稅金爆增?這個關鍵沒做恐多繳百萬稅! 出租後賣屋稅金爆增?
☞ 這個關鍵沒做恐多繳百萬稅!
◎本文資訊僅為個人當下所見、所聽聞、感受之描述,非以推薦為目的,請自行斟酌,感恩!
◎相關(價格、營業時間、活動資訊、提供服務項目、軟硬體設施...)資訊未來可能因經營者或經營策略更迭而有所變化,請先行洽詢業者。

留言